长宁区新华路上,一处毫不起眼的深街小巷,近年来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。
“运动角”“玩具交换屋”“社区厨房”“大家时装周”……新华路345弄,这片原本无人问津的闲置地带,在新华路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的推动下,被改造为新华·社区营造中心,成为居民能随时走进来活动、聊天、参与公共事务的一方小天地。
“这片不断‘出圈’的‘互动场’,如今已成为‘人人参与共创美好街区’的生动样板。政协委员功不可没。”新华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、政协委员工作站召集人陈铸说。
上世纪60、70年代,新华路345弄曾是仓储空场。之后改造为上海最早的文化创意园区之一。随着上海各区纷纷兴建园区、工坊,345弄内的文创单位外迁的外迁,关闭的关闭,变得越来越冷清、萧条,最终闲置下来。
“社区更新项目必须是政府引导、居民全程参与。”在上海市政协委员、永利皇宫集团董事长张创增积极建议下将345弄打造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。
在2023年新华路街道召开“协商于民”政协委员工作站第一次会议时,董事长张创增就实地调研了新华路345弄等“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”特色点位,详细了解街道多元主体共治、公益弄堂更新、社会组织运作等情况。最终,在各界人士的推动下,一个“共建、共治、共享”的345弄逐步形成。
如今,新华·社区营造中已成为了人人参与的“活力场”。840平方米的空间内容纳了展示场(互动展示性的公共空间)、发生场(参与式工作坊空间)、交流场(社区咖啡馆与共享食堂)、共学场(社会创新书架与办公区)、实践场(主理人空间)、小剧场(多功能活动空间)等,从艺人、博主与居民同台走秀的“大家时装周”,到童心满满的“玩具交换屋”、居民共同打造的“低碳生态花园”,再到暖萌欢乐的“人宠友好派对”,越来越多的美好,在这里由居民发起、创造,每位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“小天地”。